一枝草一點露,惜福感恩……小時候的回憶
周淡煙
我是一個山頂囝子,三歲遷移到瑞芳,九歲才入學。學校位於內瑞芳(現在的柑坪里)當時稱為『瑞芳公學校』。在瑞芳附近的侯硐、海邊、九份、金瓜石居住的小孩都到這裡就讀。
在這個年代,孩子是無鞋可穿,每天戴著大斗笠,打赤腳上學,在舊街(現在的逢甲路)排隊,由上級生帶下級生。就學生涯中最快樂的莫過於是遠足了!一年級時由學校爬到柑坪里對面山上的礦坑(現在的瑞芳公園),站在山頂遠眺整個海岸,心情非常開朗。二年級遇到台灣籍的女老師,很年輕,叫林樹蘭。她帶我們到月眉山遠足,小時的我看到月眉山上的老和尚覺得很新奇。另外,學校在體育課還安排了『相撲』活動,非常有趣!
三年級坐火車到台北靖國神社(現在的圓山大飯店)參觀,當時看到這幢宏偉的建築,心中既振奮又期待,希望有朝一日也能進去一睹究竟。到四年級時開始『大東亞戰爭』,學生常排一長列以接力傳遞的方式傳遞磚塊建水源地(現在的柑坪里員山)。雖然戰爭學校仍安排到福隆海水浴場遠足,當我們爬上漁船參觀時卻因物資匱乏、設備簡陋漁船竟滲水,老師雖驚慌但仍很奮勇的將小朋友一個接一個的抱下去,驚險的情況雖事隔幾十年猶如在眼前令人難忘!而當時的級任導師是柴田老師!
戰爭開始期間油料尤其欠缺,學校以種(杜卑子)並取其果實壓榨出油來應變,當(杜卑子)開花時校園非常好看,既符合經濟需要又可美化環境。五年級是到宜蘭旅行,然而因戰爭物資匱乏,每位學生都得帶三杯米。但我們還是很開心的參觀了水泥公司及作紙會社,夜宿礁溪。到六年級時可就沒那麼幸運了,旅行因戰爭而取消,每位學生都得洗槍、磨槍、練槍,並幫助農民以草紮成稻草人,甚至將稻草人視為當時的美國總統以竹頭練刺槍。
相信出生在一、二十年代的人回想起小時候的生活定不勝唏噓,在艱苦又隨時得躲避戰爭空襲的時代,夜裡邊讀著三字經、千家詩,邊又擔憂明天將如何度過!玩樂的時候也許忽然P38的噴射機就對著你掃射,但儘管如此,我們仍充滿著不向命運低頭的勇氣與希望。記得開朝會時總是以小喇叭吹奏進行曲進教室,元旦的慶祝大會在禮堂舉行,男老師們著軍服、佩帶軍刀,氣氛非常莊嚴。過新年時,一大早(五點多)就得爬到瑞芳神社(現在的國立瑞芳高工)參拜,在物資嚴重缺乏的時候,參拜完可領到六顆麻糬是很珍惜又令人難以忘懷。遇有同胞被送去當軍夫時,學生們由公學校排到火車站月台,手拿日本國旗歡送,面臨生離且未卜的未來心中也不免難過。看到幾幅舊照片,記憶起童年往事真是感慨萬千!一枝草一點露,人生本就是不斷的磨練,如今兒孫繞膝,生活小康,能健康平安就是人生最大的福氣!
--
網路胡亂搜尋之無意間,發現外公為瑞芳國小百年校慶寫的這篇散文,
以筆順判之,應該是外公親自寫的,而非旁人記述。
個人覺得寫得挺好(比靠寫字維生的外孫通順百倍啊!)
一些對徒孫我輩來說頗為陌生的場景描寫,都清晰可見。
瑞芳國小的…官網?看起來隨時都會消失,
特此張貼,保存留念。
--
0 意見:
張貼留言